化缘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3-04-25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化缘】-化缘什么意思

  化缘,佛教术语。佛教认为,能布施斋僧的人,即与佛门有缘,僧人以募化乞食广结善缘,故称化缘。还可以指为了佛事而进行的一切募化活动,不但指乞食。本义是佛、菩萨高僧等示现教化众生因缘。所谓化缘,乃指化度的因缘。

【化缘】-化缘什么意思

化缘(佛教解释)

  化缘,佛教术语。佛教认为,能布施斋僧的人,即与佛门有缘,僧人以募化乞食广结善缘,故称化缘。还可以指为了佛事而进行的一切募化活动,不但指乞食。本义是佛、菩萨高僧等示现教化众生的因缘。所谓化缘,乃指化度的因缘。

详细释义

  化缘一词,本极庄严,比如释迦世尊,是为一大事因缘而出现于世,此一因缘,即为化缘,即为化度众生的因缘;教化众生,渡过生死大海,便是化缘。如来入灭之时,还说: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也就是说:佛为化缘而来世间成佛,佛虽入灭,化缘未绝。此一尚未完满的化缘,有待后世的佛子来继续完成。

  佛因化缘而现,佛子亦皆有其化缘,故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杂事》卷五中有如此的记载:时舍利子,为化缘故,便往婆罗门家,频频到彼。夫妇皆来,请受三归五戒,后来并将他们的儿子,舍给舍利子出家为侍者。又于《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四三中亦有如此的记载:邬陀夷观知彼妇,化缘时至。持衣钵,到彼家因为说法,便获初果。

  因缘这样东西非常微妙,如果往昔生中未曾结过佛法的缘,即使遇到佛陀,佛陀也无可奈何;佛陀是大觉智人,但亦无法化度一个无缘的人,所以在佛陀时代,有很多不受佛度的人,竟在佛的弟子面前接受了化度。因此,佛及佛的诸大弟子,每见一个可度的人,往往总在事先以神通观察,先看他的化缘属谁,便由谁去化度。

  在现代,每一谈起化缘,总会联想到募捐上去。出家人化缘募款,往往是为起庙。这一观念,本来也与教化因缘是一样的。在佛陀时代,除了佛陀,其余的大弟子们为了僧团的四事——衣、食、卧、具、医药,也曾向在家人去劝募;有时为了住的问题,也会劝募。但他们很少向老信徒动脑筋,他们是向未曾信佛的人施于方便的教化,当其接受了教化,归依了三宝,甚至证得了圣果之后,自然会来大力施舍的,所以在佛时的许多精舍,多数是由一人独捐的。

  这在中国以前,大陆上的许多大寺院,由一人独捐而建者也不乏其例。故在大陆上也有一种极其良好的古风;有些出家人为了要在某地兴建或重建一座寺院,便向当地的首富着手,即使是不信佛教,也要设法来感动他,教化他;往往是用苦行感动的,比如风雪之夜,赤足踏雪,敲着木鱼,唱着佛号,终夜不息。有的连续数年,才能使之受化,一旦受化之后,那就成为虔诚的大力护法了。如此的化缘,始可称为真正的化缘。

其他释义

  募化、劝化之意

  即以募化结佛缘。依佛典所载,能布施者与佛有缘,故透过教化因缘,劝募有缘的信徒布施供养。

  ◎附︰Holmes Welch着阿含译《近代中国的佛教制度》第八章第二节(摘录)

  化缘化缘,转化因缘。化恶因缘为善因缘,故名化缘。

为什么要化缘

  化有教化和募化两种意义。缘是机缘,简称化缘。所谓教化,是演说三藏(经律论)的义理,使众生依法修行,必能离苦得乐,转凡成圣的意思。至于募化,是佛住世时,为了降伏出家众的贪心而建立的,凡出家人的生活所需,完全由在家信众供养结缘,这样可以减去许多无谓的烦恼而安心办道,了脱生死。而在家人,利用这供养的方便,可以广结善缘。法华经云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由此可见,我们要远离诸苦,必须戒贪,才是根本办法。而布施供养,是戒贪的具体表现。

  也许有人说:你这穷和尚命好,有一份长期补给证——化缘,就可以不耕而食,不织而衣,当然你赞成化缘,而且口口声声的叫人家放下,自己抓得紧紧的,难道说你们拿别人的财物就不为贪?我认为不是,因为我们拿别人的东西,不是用来养家活口,而是用于印经造像、救济贫困等等弘法利生的工作,所以不为贪。而向人化缘的目的,是为了广结佛缘,故不为贪。

历史发展

  化缘给人的观感与托钵不同。和尚们劝募兴建、整修寺庙的经费时,对方知道自己的钱将被用在有形而永久的地方,而且只要该建筑物继续存在,他的功德就不断增长。寺院可以点缀乡里,自己的名字及捐献款额又会铭刻在纪念碑上。因此很少有人认为化缘和托钵是同一回事。

  民国以来,经常有名寺的名僧到远处化缘,他们先向当地富有的佛教信徒作一番适切的介绍,然后为此行的目的募款。举例来说,1920年代,宁波观宗寺的住持为筹集购置大藏经的费用,特地前往北平,结果募得了所需的五千元(中国货币),其中还包括了段祺瑞执政的一笔捐款。(中略)

  寺院不一定主动向人募款。Shryock曾提及发生在安徽的一桩事例。当地有位富绅,梦见观世音劝他打消撘乘某艘汽船的计划。梦醒后,他就改变主意。结果那艘船被炮艇撞毁,好几百人罹难。满怀感激之情,富绅捐出数千元给迎江寺,作为修补寺塔之用。

  有些人捐钱并非为了支持某项工程或计划,而是为了资助寺院的日常开销。北平净莲寺在1930年代,有三位在家居士轮流负担该寺所有的预算。高旻寺虽是模范十方丛林,但每年所收的谷租只够和尚食用九个月,前面曾说高旻寺是不做佛事的,余下的支出要由南京、上海的有钱居士定期捐款(布施),以资弥补。协助兴建湛山寺的在家众经常到该寺走动,并主动询问储仓的米粮是否充足。如果不足,在家众会主动送几袋米过来,如果还需要更多,就传话给其他虔诚的道友。这种为生之道颇不稳定,因为湛山寺本身没有田地,除功德金外,就完全倚赖牌位及佛事。

现状

  位于城区或才刚建立的寺院,往往没有田产,争取在家众的支持就愈形重要。争取的方式林林总总,其中之一是办讲经,吸引在家众参加。另一种更传统的方法则是举办庙会或请戏团演戏。上海及北平很多寺院,每年总有一度(或更多)会在寺外撘建起数以百计的棚子。许多到这里买廉价货的人,往往顺道到庙里拜拜。据一项资料来源指出,北平尼庵经常演戏娱神。从外请来的戏子在台上演戏之时,比丘尼则在台下招呼观众。所得的利润可平衡比丘尼们的支出。上海有座寺院特辟小房间,让信徒供奉自己的偶像,定期前往礼拜。信徒只要每月付几块钱及香钱,香灯每天就会为他上两次香。他在家里也许也供奉、礼拜同样的佛像。如此一来就可以获得双倍的功德。

【文章转自香港云服务器 http://www.1234xp.com 复制请保留原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