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布施学佛网,这是一个能找到心灵归属的网站!
>
最新虚云法师的文章
参禅与念佛,在初发心的人看来是两件事;在久修的人看来是一件事。参禅提一句话头,横截生死流,也是从信心坚定而来。若话头把持不住,禅也参不成;若信心坚定,死抱著一句话...
今日诸位发心来归依三宝,老衲甚为欣慰诸位远道过江来此,无非希望得些益处。但若想得益,自须有相当行持,如徒挂空名,无有是处。 诸位须知现既归依,即为佛子;譬如投生帝王...
虚云大师:入门及办道的方法 诸位常时来请开示。令我很觉感愧。诸位天天辛辛苦苦。砍柴锄地。挑土搬砖。一天忙到晚。也没打失办道的念头。那种为道的殷重心。实在令人感动。虚...
信众问:学佛人是否要把世情看得淡淡的? 虚云法师答:假如把世情看得淡淡的,一切亲友怨家,视为平等,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视一切众生平等无二,视人饥如己...
善士问: 打坐应注意些什么? 虚云老和尚开示: 坐禅要晓得善调养身心,若不善调,小则害病,大则著魔,实在可惜。禅堂的行香坐香,用意就在调身心,此外调身心的方法还多,今...
他们致力于振兴佛教,在弘法生涯中不畏艰险。他们曾经影响了世界,或者改变了我们。他们转身而去,带走一段光阴、一段故事。一切的聚合离散都是因缘和合。当身形定格,他们的...
今日诸位发心来归依三宝,老衲甚为欣慰。诸位远道过江来此,无非希望得些益处。但若想得益,自须有相当行持,如徒挂空名,无有是处。诸位须知现既归依,即为佛子。譬如投生帝王之家...
虚云老和尚:谈发心、因果、信心、持戒、打坐 修行一法,易则容易,难则实难。……所以第一要有坚固心。……次之要发长远心,我们人生在世,造业无边,一旦要来修行,想了生脱死,岂能把...
高僧指德行崇高之僧伽,对佛教发展有卓越贡献的佛门比丘,他们通达佛陀经论,实证真如本心,慈悲善护一切众生,树立起天下僧善的楷模。近代的四大著名高僧,正是当代佛教界公...
有种人一生在世,昼夜奔忙,痴想丰衣足食,贪图歌台舞榭,唯愿子孙发富发贵,万世的荣华,到了一气不来,做了一个死鬼,还要想保佑他的儿女,人财兴旺。这种人真是愚痴已极。...
世上流传的《西游记》、《目莲传》,都是清浊不分是非颠倒。真的成假,假的成真。《目莲传》说目莲尊者,又扯到《地藏经》去,把地藏变成目莲等等,都是胡说。 玄奘法师有《大...
用功的法门虽多,诸佛祖师皆以参禅为无上妙门。楞严会上佛敕文殊菩萨拣选圆通,以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为最第一。我们要反闻闻自性,就是参禅。这里是禅堂,也应该讲参禅这一法。 1...
不论居士有多大的成就,做多大的善事,见到出家人,都应恭敬!出家人穿佛的衣服,代表的是佛的形象,是解脱的形象。我们要恭敬这个解脱的形象。 《地藏十轮经》说,如果在末法...
达摩祖师曰:明佛心宗,行解相应,名之曰祖。行解相应就是说得到行得到。古人有说得到行不到的,亦有行得到说不到的。说属于般若慧解,行属于实相理体,二者圆融无碍,就是行...
农历九月十二,是近代高僧虚云法师圆寂纪念日。 虚云法师(1840年9月5日~959年10月13日),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法脉之禅宗大德,传法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门,匡扶法眼,延续沩仰。...
古人说: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人到年老时,百般痛苦,耳不聪,眼不明,四肢无力,吃不得,睡不得,行不得,这种苦楚,年轻人是不晓得的。我们年轻时和你们一样,...
虚云老和尚开示修行的四个先决条件 办道(修行)四个先决条件”,载于《参禅要旨》一文中,是虚云大师晚年在云居山的开示,一片婆心为修行人指点迷津,以免走错路,真是航海的指南针,值...
打坐注意事项 坐禅要晓得善调养身心,若不善调,小则害病,大则著魔,实在可惜。禅堂的行香坐香,用意就在调身心,此外调身心的方法还多,今择要略说: 跏趺坐时,宜顺著自然正坐,不可将腰...
得一丈不如行一尺,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讲道容易修道难,杂念不除总是闲,世间尘劳常挂碍,深山静坐也徒然。出家人天天讲修道,如何谓之修道呢?修是修造,道是道理,理是...
孔子《论语》二十篇,第一句说:子曰。学而时习之。子者,孔夫子;曰者,说也。孔子教人将学过的东西,时常温习,语默动静,念念不忘;若所学仿佛大意,功夫就不相应,不究竟...
农历七月二十九日,虚云禅师诞辰纪念日。 虚云禅师(1840~1959),近代高僧,传法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门,匡扶法眼,延续沩仰,是以一身系五宗法脉的禅宗大德。 据《虚云老和...
世界上的人,由少至老,都离不了衣食住三个宇。这三个字就把人忙死了,衣服遮身避寒暑,饮食少了就饥渴,若无房子住,风雨一来无处躲避。所以这三个字一样少它不得,人道如此...
虚云法师,汉族,1840年出生,籍湖南湘乡人,生于泉州,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六十岁后改字幻游,号虚云,乃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法脉之禅宗大德。1959年示寂。 十九岁出家,二十...
甲、叙言 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逆的罪恶,如防流水,似护眼珠,滋长善法,是名戒义。大集月义经说:诸仁者;离欲义是戒义,解脱义是戒义,休息义是戒义,尽义是戒义,灭义...
同参道友们来问话,不要客气,直道些好。本来诸方丛林问话的规矩,要恭恭敬敬,搭衣持具顶礼后,问讯长跪,才请开示的。这里是茅棚境界,不讲究这些。 什么道理呢?我现在一天...
问:怎样才是如法的静坐? 【虚云老和尚】 (一)静坐不过是教行人返观自性的一种方便方法。简言其要,则在于系念一句佛号。(或阿弥陀佛、或观世音菩萨皆可。)心心相契,念...
佛法如何破解唯物主义者的疑问虚云老和尚《答蒋公问法书》缘 起事情发生在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岁次壬午)。当时虚云老和尚一○三岁。正值国难当头的时候。日本侵略中国到了最严...
问:虚云老和尚在高嚰寺眼睛能透过墙壁,见到屋外有人小解,这能说是开悟了吗? 元音老人答:这不是开悟,是色蕴境界。不能执著,一执著就要入魔了。虚云老和尚在自传中写道:...
念佛与参禅哪个好? 参禅与念佛,在初发心的人看来是两件事;在久修的人看来是一件事。参禅提一句话头,横截生死流,也是从信心坚定而来。若话头把持不住,禅也参不成;若信心坚定,死抱...
一泓清水漾微波,无去无来意若何,寻味个中消息否,泠然万法影痕过。 一、静坐的重要观念 1、静坐不过是教行人返观自性的一种方便方法。简言其要,则在于系念一句佛号。(或阿...
假如把世情看得淡淡的,一切亲友怨家,视为平等,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视一切众生平等无二,视人饥如己饥,视人溺如己溺,常发菩提心,则可与道念相应,亦可...
虚云老和尚:参禅的先决条件有哪些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著,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
虚云老和尚《答蒋公问法书》(白话整理)缘 起事情发生在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岁次壬午)。当时虚云老和尚一○三岁。正值国难当头的时候。日本侵略中国到了最严重的阶段,国民党的民...
一、菩萨 诸位居士:今天邀晚学来参加贵会讲演佛法和各位见面,心灵上感觉到非常欢喜,虽然如是,一方面反省个人,惭愧万分!现在所讲题目怎样学菩萨道?内容含义至深广博,可以说包括大...
俗有言:秀才是孔子之罪人,和尚是佛之罪人。初以为言之甚也,今观末法现象,知亡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佛法者,僧徒也,非异教也。今因答客问,一...
虚云老和尚讲述:雄鸡与白鹅的故事 这年,我在关中,有一天,迎祥寺一僧人来找我,说寺里有一只放生的雄鸡,有好几斤重,极其凶恶好斗,群鸡都被它啄伤了冠子。 我马上为它说“归戒”、又...
虚云老和尚的十次劫难 一难生为肉球 老和尚是在清道光二十年(岁次庚子)七月三十日寅时诞生于福建泉州府衙门内,那时他的父亲在泉州府做官。他堕地后为一肉球,母大骇恸,以为今后没...
云南有一位秤锤祖师,明朝人,姓蔡,住昆明小东门外。父母去世,遗下财产田园,生活过得很好,勤俭劳动,自种菜蔬出卖作零用。妻年轻貌美,好吃懒作,和野汉子私通。蔡虽明知...
识智何分 波水一个 莫昧瓶盆 金无厚薄 性量三三 麻绳蜗角 疑成弓影 病惟去惑 凡身梦宅 幻无所著 知幻即离 离幻即觉 大觉圆明 镜鉴森罗 空花凡圣 善恶安乐 悲愿渡生 梦境斯作 劫业当...
虚云老和尚与龙、猴的奇缘 跟随虚云老和尚去五台山的这一路上确实发生了好几件奇迹。也许你们不相信,但这些事都是我亲身经历过的。 有一次在川北的雁翅山上,遇到一群猴子。不知...
三步一拜朝礼五台饥寒将死,乞丐来救 老和尚是在清咸丰八年(岁次戊午十九岁)离家逃至福州鼓山涌泉寺,礼常开老人为披剃,次年依鼓山妙莲和尚圆受具戒。光阴过得真快,老和尚...
1951年3月的时候,虚云老和尚被单独囚禁在一个房间里,门窗封闭,不给饮食,大小便也不许外出。日夜就只有一盏小灯,很暗,像地狱一样。过了两天,有十几个大汉进来,逼老和尚交出黄金白银...
印光大师的节俭惜福 印光大师一生,于惜福一事最为注意。衣、食、住等,皆极简单粗劣,力斥精美。民国十三年(1924),余至普陀山,居七日,每日自晨至夕,皆在师房内观察师一...
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福建鼓山门人纯果敬编 目录: 卷头语 绪言 一、诞生瑞相 二、发心出家 三、 行脚参方 四、朝五台山以报父母恩 五、参谒各方名胜古迹 六、重游江浙 七、至宁波育...
黄铁匠的故事 明朝初年,湖南潭州有一黄铁匠,以打铁为生,人皆呼为黄打铁。那时正是朱洪武兴兵作战的时候,需要很多兵器,黄打铁奉命赶制兵器,日夜不休息。 有一天,某僧经过他家,从之...
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茅棚示寂,遗言开示: 农历九月十二日,至十二时半,公唤侍者一起进来,举目遍视,有顷,曰: 你等侍我有年,辛劳有感。从前的事不必说了。 我近十年来,含...
最能够体现周恩来的佛学造诣的还有他著名的上马杀贼,下马学佛的题词。 1939年春,周恩来到南岳衡山为游击干部训练班作报告。当时南岳寺观里的僧人以丘赞、演文法师为首,组织...
修行首重见地。确立圆满的见地,是修行的第一步。这第一步,如果方向错了或出了偏差,后续的修行一定会遇到不少障碍。不过,要确立圆满的见地,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却很不容易。一是...
虽然,老和尚在云居山时没有坐禅入定七八天之久,但他经常一坐就一整天不动,有时从夜里十二点左右开始坐,直到第二天傍晚才起坐,所以他老人家的境界不是一般凡夫所能知道的...
释虚云长老是谁转世 释虚云长老自从十九岁成为和尚之后就一直潜心清修,不断的拜访各位前辈,钻研学习各种佛经教导,之后还曾经到各大寺庙中学习,后来他又创立了佛教系会,为...
《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随心自在,处处真如。我辈凡夫,因为妄想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好似墙头上的草,东风吹来向西倒,...
这修行人哪,要有一番苦心,今生不成,来生也要继续!虚云老和尚见过十几个前生做和尚的,虚云和尚在云南之前,曾国藩做过云南王,曾国藩信佛,在云南拜了个师父,这师父天天...
云门事变,1951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云门寺僧受迫害之事件。1951年2月,其时适全国镇反运动开始,有湖南某县不良分子某等混入其中,湖南公安局部门追至云门,将其捉拿归案。 由是之...
一、前言 人类的寿命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延长,但距离天寿一百二十岁尚远。所谓天寿,乃指天赋之自然寿命,亦称天年,即在正常情况下,人类的最大寿限。一百二十岁只是现阶段...
上个世纪的中国,有一位僧人一生历经五帝四朝,主法十五道场,中兴六大祖庭,兼承五宗禅门,被誉为中国近代禅宗泰斗,中国上一任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和现任的佛教协会会长传...
我们要知道,所谓照顾话头,所谓反闻自性,绝对不是用眼睛来看,也不是用耳朵来听。若用眼睛来看,或耳朵来听,便是循声逐色,被物所转,叫做顺流;若单单的的一念在不生不灭...
一天晚上放晚香的时候,虚云老和尚忽然睁眼一看,只见眼前光明一片,如同白昼,内外洞澈。隔墙还看见香灯师在小解,又看见西单师在厕所里大便。再向远处看,江中行船、两岸树...
虚云禅师舍利: 虚云禅师(1840~1959),俗姓萧,祖籍湖南湘乡县。在现代佛教史上,坚持苦行长达百余年,历坐十五个道场,重兴六大祖庭,以一身兼承禅门五宗,法嗣信徒达数百万众...
净慧老和尚法相 老衲在十五岁时知道有参禅这件事。当时我住在三佛阁,又叫三佛讲寺,湖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大鑫老和尚在此驻锡,弘化一方,大鑫和尚是我的太师公。三佛阁是一个...
今日诸位发心来归依三宝,老衲甚为欣慰。诸位远道过江来此,无非希望得些益处。但若想得益,自须有相当行持,如徒挂空名,无有是处。诸位须知现既归依,即为佛子。譬如投生帝...
明朝初年,湖南潭州有一黄铁匠,以打铁为生,人皆呼为黄打铁。那时正是朱洪武兴兵作战的时候,需要很多兵器,黄打铁奉命赶制兵器,日夜不休息。 有一天,某僧经过他家,从之乞...
《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所谓降者,就是禁止的意思。使心不走作,就...
体光老和尚:虚云老和尚——前世出家僧,转世弄潮儿 ●这修行人哪,要有一番苦心,今生不成,来生也要继续!虚云老和尚见过十几个前生做和尚的,虚云和尚在云南之前,曾国藩做过云南王...
甲、叙言 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逆的罪恶,如防流水,似护眼珠,滋长善法,是名戒义。大集月义经说:诸仁者;离欲义是戒义,解脱义是戒义,休息义是戒义,...
参考各方资料,印光大师在法雨寺讲《弥陀便蒙钞》之确切年月,乃光绪二十三年夏,适值禅宗泰斗虚云和尚行脚云游至南海普陀朝礼观音菩萨道场,就此因缘二位高僧以宿世愿力得以...
我国的弥勒信仰源远流长。最初的弥勒信仰源自东晋时代的苻坚,他曾送一尊结珠弥勒像给道安大师,道安大师和他的弟子法遇、辅僧、昙戒等,发愿要上生兜率内院弥勒净土。至此以...
我国著名高僧虚云大师,是禅门巨匠,是禅宗史上极为罕见的大器之人,是我国佛教继惠能大师后又一位伟大的觉者。 虚云大师生于1840年,示寂于1959年,世寿120岁,僧腊101年。虚云身...
光绪二十六年(1900),外敌侵略北京,京城大乱,皇帝、太后、大臣、太监、宫女逃难长安(今西安)。庆亲王闻虚云老和尚是得道高僧,请虚云老和尚伴驾西行,以保平安。 当时正...
人类的寿命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延长,但距离天寿一百二十岁尚远。所谓天寿,乃指天赋之自然寿命,亦称天年,即在正常情况下,人类的最大寿限。120岁只是现阶段我们追求的目标...
编者注:此段故事摘自南怀瑾所著《灵岩语屑》。故事中的虚老为虚云老和尚,焕师为袁焕仙居士。南怀瑾年轻时在四川偶遇袁焕仙,拜在门下学佛参禅。一日修禅,偶得眼通,能透视...
这二十多天来,诸位一天到晚,起早睡迟,努力用功,结果出不了四种境界。一者,路头还有搞不清的,话头看不上,糊糊涂涂,随众打盹,不是妄想纷飞,就是昏沉摇摆。二者,话头...
在近现代佛教史上,虚云老和尚是中国禅宗的一个符号,成为无可争议的禅门泰斗。他的一生,志宏气刚,悲深行苦,解行并进,严净毗尼,弘宗演教,建树卓著。他坚持苦行长达百余...
修行的人,环境越是艰苦,道心越是坚固。虚云老和尚常说: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 当时,已是117岁高龄的老和尚,每天都要到建筑场所和开荒的地方巡看,并亲自指导,...
初用心的通病,就是妄想习气放不下来。无明、贡高、嫉妒、障碍、贪、嗔、痴、爱、懒做好吃、是非人我涨满一大肚皮,哪能与道相应? 或有些是个公子哥出身,习气不忘,一些委屈...
众生至爱者身命,诸佛至爱者众生。这句话,往往能深刻的反应出世人所至爱的,无非自己及妻子儿女的身命,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财产、名声、利益等,大家一天到晚,朝朝暮暮,争来...
话头即是一心。你我此一念心,不在中间内外,亦在中间内外。如虚空的不动而遍一切处。所以话头不要向上提,也不要向下压。 提上则引起掉举,压下则落于昏沉,违本心性,皆非中...
凡在三界之内,都要六道轮回,六道之中,分三善道,三恶道。天、人、阿修罗,是三善道;畜生、饿鬼、地狱,是三恶道。 六道之中,每一道都有千品万类,贵贱尊卑各各不同。故经...
以我自己而言, 一生感果苦得很,常生惭愧,怕错因果,运落因果。少年就想住茅篷,放下万缘,偷安度日,结果还是放不下,逃不掉因果。庚子年随光绪皇帝到陕西,嫌市朝太烦,故...
后世关于一代高僧虚云老和尚的传说和事迹多如牛毛。有些事迹流传的久了,就离真实面目越来越远。也许只能通过曾经亲近过老和尚,在老和尚身边切身感受过其言谈身教的人才能还...
一难 生为肉球 人生总要经历生、老、病、死四种痛苦,尤以生苦影响母体最大,所以我们学佛人,要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老和尚是在清道光二十年(岁次庚子)七月三十日寅时...
深具信心的人,在这堂中当然是努力用功的。老参上座师傅们功夫当然已很纯熟。但是在这纯熟之中,要知道回互用功,要穷源彻底,要事理圆融,要静动无碍,不要死坐,不要沉空守...
熟读《楞严经》虚云法师佛灭度后,法住世间有三阶段: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善见论》云:由度女人出家,正法唯有五百岁。由世尊制比丘尼行八敬法,正法还得一千年。问...
菩萨们!这个法会,虚云太不知自量,不知各位上殿过堂,还要应酬佛事,辛苦万分;晚上还要请各位念佛,听开示,岂不是打闲岔吗?内中有点说不出的意思,所谓诸佛菩萨,难满众...
(一)静坐不过是教行人返观自性的一种方便方法。简言其要,则在于系念一句佛号。(或阿弥陀佛、或观世音菩萨皆可。)心心相契,念念相续,由心而出,从耳而入,莫令间断。...
虚云老和尚的故事:结发妻子五十年后的哀求 十余年前,学佛之初,拜读《虚云和尚年谱》,看到虚云和尚庶母及妻子谭氏写给其的书信,泪如雨下,感动不已。另一本书《影尘回忆录》,倓虚...
如《金刚经》须菩提请佛说: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答他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是《金刚经》的总骨,假使把这句领会了,一卷经文也就明白了。释尊告诉我们,行菩萨...
师六十一岁,前后在江浙住有十年,又思远游,目的地拟再朝五台,后入终南长住以作修隐。由赤山出发,到镇江扬州,入山东,游东岳泰山,到牢山,游憨山老人海印寺,到曲阜,游...
世上流传的《西游记》、《目莲传》,都是清浊不分,是非颠倒,真的成假,假的成真。《目莲传》说目莲尊者,又扯到《地藏经》去,把地藏变成目莲,等等,都是胡说。 玄奘法师有...
《楞严经》云:心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随心自在,处处真如。我辈凡夫,因为妄想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好似墙头上的草,东风吹来向西倒,西...
盖念佛一法,具足六波罗蜜。昔世尊住世四十九年说法,皆因时而化,对机而教,亦不离六种波罗蜜门。故而见贪心众生,教之以布施;见恶心众生,教之以持戒;见嗔心众生者,教之...
为什么现代的人看话头的多,而悟道的人没有几个呢? 这个由于现代的人根器不及古人;亦由学者对参禅看话头的理路,多是没有摸清。有的人东参西访,南奔北走,结果闹到老,对一...
参禅不是玄,体会究根源。 心外原无法,那云天外天。 参禅非多闻,多闻成禅病。 良哉观世音,返闻闻自性。 参禅不得说,说时无壅塞。 证等虚空时,尘说与刹说。 参禅参自性,处...
学佛一法,亦易亦难。从言教上解悟,此理甚为容易,所谓言下顿悟。如用功得当,即亲见到自己本来面目,亦不为难。但要得到真实受用,不为一切境界所转,随时随地自己作得主张...
今天能够在塔庙中,称一声佛号,这是觉悟心,是清净心,是成佛的菩提种子。佛者,梵语佛陀,华言觉者。觉者,觉而不迷,自性清静,即是有觉悟心。我们今天不为名利而来,也是...
虚云和尚开示录 蒋中和笔记 蔡日新整理 二十二日,师开示云:修道不难,但能放下万缘,人法双绝,四相皆空,平平实实做去即得。并举某僧行相为例,其人耳聋,目不识丁,貌极苦恼,由师度脱者...
虚云到常住打扰一切,蒙和尚及各位班首师父特别优待,已深为抱歉。今天又要我做主法,这个名目,我实不敢承认。现在应慈老法师年高腊长,应归他来领导才合理。同时常住上的法...
我们人生住在娑婆世界里,犹如在苦海中,因此没有一个人不想脱离苦海的。但脱离生死苦海,便需佛法。 佛法的真谛,严格的说起来,是无法可说,那有言语文字形相呢?《楞严经》...
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归摄在三藏十二部中。三藏者,经藏、律藏、论藏是也。三藏所诠,不外戒定慧三学。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再约而言之,则因果二...
凡夫畏果,菩萨畏因。凡夫只怕恶果,不知恶果起缘于恶因,平常任意胡为,以图一时快乐,不知乐是苦因。菩萨则不然,平常一举一动,谨身护持,戒慎于初,既无恶因,何来恶果?...
修行人要先除我相,若无我相,诸妄顿亡。我执既除,更除法执,我执粗,法执细。 平常讲话,开口就是说我什么,我什么,若无我则什么都瓦解冰消,哪一法都无碍。由能无我,也就...
中国的佛教,自古以来虽有教、律、净、密诸宗,严格的检讨一下,宗门一法,胜过一切,我早已说过了。只以近来佛法衰微,人才未出。我过去也曾到各处挂单,看起来现在更加不如...
在佛说的三藏教里,谓诸修行人修因证果,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的时期,才能成功。独禅门修证很快,可以不历僧祇获法身。 两相比较,前者要经千辛万苦才能成功,真是为难,后者只...
五欲之害 虚云 《楞严经》上佛说:“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我们和佛就如此不同。《楞严》一经,由阿难发起,做我们的模范。全经着重说“淫”字,由这淫字说出很多...
老衲在十五岁时知道有参禅这件事。当时我住在三佛阁,又叫三佛讲寺,湖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大鑫老和尚在此驻锡,弘化一方,大鑫和尚是我的太师公。三佛阁是一个净土道场,经常...
虚云大师开示 一九五二年十二月十七日讲于上海佛教界祝愿世界和平法会 现在这里的和平法会。已举行几天了。这是很希有难得的。今天苇舫法师。妙真和尚。赵朴初。李思浩。方子...
出家人天天讲修道,如何谓之修道呢?修是修造,道是道理,理是人人的本心。这心是怎样的呢?圣言所表,心如虚空,说一个空字有点笼统,空有顽真之分。我们眼所见的虚空就是顽...
但向己求,莫从他觅。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虚云和尚全集》:学道的人须真实,不可挂羊头卖狗肉。但向己求,莫从他觅。但有言说,都无实义。说是假,行是真。充一人而多人,...
【原文】 古人曰:修行有三不足,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睡。食取止饥,不宜过饱,更不能求美味;衣取御寒,宜服粪扫衣,更不能贪求美备;睡取调倦,不宜久睡。盖久眠长愚痴,多...
昔者有一学人参南泉老人,问:如何是道?曰:平常心是道。我们日常穿衣吃饭,出作入息,无不在道中行。只因我们随处缚着,不识自心是佛。 昔日大梅法常禅师初参马祖。问:如何...
初用心的通病,就是妄想习气放不下来,无明、贡高、嫉妒、障碍、贪嗔痴爱、懒做好吃、是非人我,涨满一大肚皮,哪能与道相应?或有些是个公子哥儿出身,习气不忘,一些委屈也...
至于六道轮回,淫为其本。三界流转,爱为之基。阿难尊者为众生示现,历劫修行几难免摩登伽之难(故事详见《楞严经》),所以示罪障之中淫为首要。 因淫损体,遂杀生补养,而盗...
光阴快得很,才说打七,又过了三天。会用功的人,一句话头照顾得好好的,什么尘劳妄念彻底澄清,可以一直到家。所以古人说: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路头若识得,生死一齐休...
编者按:修行的关键,不是你想要成为的那个状态,而是你当下的状态。修行须别真伪邪正,不然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不惟徒劳无益,且错因果。 古人曰:修行有三不足,不足食,不...
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总要步步立稳脚根,远离妄想执着,便是无上菩提。 古德所谓:平常心是道。只如孔子之道,不外中庸。约理边说:不偏是谓中,不易之谓庸。约事边说:中者...
编者按:佛教讲因果通三世,为什么要明白因果之理呢?晓得因果之理,你就会把握自己的命运了。 说易行难,莫造来生业,回头种福田。前生没有脚踏实地做功夫,没种好善因,所以...
虚老是湖南省湘乡人氏,俗姓萧,父玉堂公,曾任福建省泉州府知府之职,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年逾四十,膝下无子,夫妇到城外观音古寺求子。心诚则有感应,回府之后,夫人果然...
南无阿弥陀佛! 愿一切有情离苦得乐究竟解脱得自在! 修行一法,易则容易,难则实难。易者,只要你放得下,信得实,发坚固心和长远心,就可成功。难者,就是你我怕吃苦,要图...
戒律-是佛法之根本 前来已略说衣钵名相。今将受戒的要义。约略说说。你们要留心谛听。佛法之要。在于三无漏学。三学之中。以戒为本。良以由戒生定。由定发慧。若能持戒清净。...
末法行人,如我们者,比魔外的本领也比不上。《楞严经》说:色阴尽者,于其身内,拾出蛲蛔,身相宛然,亦无伤毁。于时忽然,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或百宝色,同时遍满,不相留...
我们不论已悟未悟,解悟证悟,一样的要修学,真实行持。 所不同者,先悟后修的人,如识途老马,不会走冤枉路,比先修后悟的人较为容易;证悟的人脚踏实地,不像解悟的人浮浮泛...
世界上人由少至老,都离不了衣食住三个字,这三个字就把人忙死了。衣服遮身避寒暑,饮食少了就饥渴,若无房子住,风雨一来无处躲避,所以这三个字一样也少它不得。人道如此,...
比丘戒本 黑月白月诵两重戒法,这是世尊金口所宣。 【注1:佛陀制定戒律,要求佛教出家弟子每半月集合诵持所受出家戒戒条,名为半月布萨。】 【注2:白月、黑月是古印度历法中...
憨山祖师说:凡修行人,有先悟后修者,有先修后悟者。然悟有解证之不同:若依佛祖言教明心者,解悟也,多落知见,于一切境缘,多不得力;以心境角立,不得混融,融途成滞,多...
今日是两个七的第二天。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各位来参加的日益增多,可见上海地方的人善心纯厚,福德深重,更可见人人都有厌烦思静、去苦趋乐的要求。本来人生在世,苦多乐少,...
初用心的通病,就是妄想习气放不下来。无明、贡高、嫉妒、障碍、贪、嗔、痴、爱、懒做好吃、是非人我涨满一大肚皮,哪能与道相应?或有些是个公子哥出身,习气不忘,一些委屈...
佛教常说,佛门遭难,滥传戒法,规矩失传,真理埋没。这些话我也常讲,前几十年我就说,佛法之败,败于传戒不如法。若传戒如法,僧尼又严守戒律,则佛教不致如今日之衰败。...
古代祖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达摩祖师的安心,六祖的惟论见性。只要直下承当便了,没有看话头的。到后来的祖师,见人心不古,不能死心塌地,多弄机诈,每每数他人珍宝,作...
虚云老和尚一辈子,重兴了大丛林,包括鸡足山,南华寺,涌泉寺,云居山,云门寺这些祖师大德的道场。虚云和尚建寺好了以后,就走了,把位置让给他的弟子。自己只身一人,又去...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著,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别,若离了妄想执著,就...
古人修行,道德高上,感动天龙鬼神,自然拥护,因为道德是世上最尊贵的。所以说: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鬼神和人,各有各的法界,各有所尊,何以诸天鬼神会尊敬人法界呢?...
《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随心自在,处处真如。 我辈凡夫,因为妄想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好似墙头上的草,东风吹来向西倒,...
今天端午节,本是世俗的纪念日,佛门不在这里执着。 虚云以前也随顺世情,住近城市也有人送粽子,常住也随俗过节。现在云居山没有人送粽子来,粽子本来是给鬼吃的,我们何必要...
十五光绪二十七年秋,法忍老人有赴终南之举。先命月霞法师去营办道场,余(戒尘法师)与复成上座随侍月公往终南。 适有虚云上座在山结茅自居,因与之相谈禅理,口若悬河,机语...
【经典原文】一切罪业,皆因财宝所生。《雪峰慧空禅师语录》 【经文解释】世人有在家,有出家,有为道,有不为道,凡自性不明的,都在五欲中滚来滚去。 五欲就是财、色、名、...
这里的大和尚(苇舫法师)很慈悲,各位班首师傅的办道心切,加以各位大居士慕道情殷,大家发心来打静七,要虚云来主七。这也可说是一种殊胜因缘,只以我年来患病不能多讲。世尊...
今日诸位发心来归依三宝,老衲甚为欣慰,诸位远道过江来此,无非希望得些益处,但若想得益,自须有相当行持,如徒挂空名,无有是处。 诸位须知现既归依,即为佛子,譬如投生帝...
世人若真为生死念佛。贵先放下万缘。果能放下。情不恋世。于二六时中。将一句弥陀放在心里。念念不间。念来念去。心口如一。不念自念。念至一心不乱。休管生与不生。莫问佛接...
修行一法,贵在有长远心。过去一切诸佛菩萨,莫不经过多劫修行,才能成功。《楞严经观世音菩萨圆通章》曰: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
为什么现代的人看话头的多,而悟道的人没有几个呢?这个由于现代的人根器不及古人,亦由学者对参禅看话头的理路,多是没有摸清。 有的人东参西访,南奔北走,结果闹到老,对一...
参禅要旨序 禅,极则事也。诸佛正法眼藏也。这事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非思议之所到。达摩西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若是个汉,直下承当,即为法王宠子。向去但随缘销旧业,更勿...
乙未闰三月十一日开示 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归摄在三藏十二部中。三藏者,经藏、律藏、论藏是也。三藏所诠,不外戒定慧三学。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
虚云老和尚(1840年-1959年),中国近代著名禅宗高僧。中国禅宗第十七代祖师,曹洞四十七代,临济四十三代,云门第十二代,法眼第八代,沩仰第八代。其禅功和苦行倍受称赞,以一身而兼禅宗五...
虚云老和尚云居山方便开示 (1955乙未年闰三月十三日) 古人说:若论成道本来易,欲除妄想真个难。道者理也,理者心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人人本具,个个现成,在圣不增,在...
一、 虚云老和尚与孙中山的对话 (节录自冯冯著《空虚的云》中册,笫964页。本书由台湾天华出版) 孙先生说:“本来不错,革命党主张学习西洋的民主制度与新科学来救中国,但是也主张保...
古人说:若论成道本来易,欲除妄想真个难。道者理也,理者心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人人本具,个个现成,在圣不增,在凡不减。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一切世出世间,若凡...
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要知众生本妙明心,原与诸佛无异,只因无始以来为妄想尘劳百般缠绕,不能显现,所以沉沦苦海,流浪生死,不能出离。诸佛悯之,不得已...
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虚云老和尚 《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随心自在,处处真如。我辈凡夫,因为妄想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好似墙头上...
古人说:人寿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贪名贪利,终身忙碌,为己、为子孙,一到腊月三十大限到来,总是一场空。转过身来,得人身者少,堕三途者多。故吾人今日披得袈裟,实由前生...
佛教的月刊上常说,佛门遭难,滥传戒法,规矩失传,真理埋没。这些话我也常讲,前几十年我就说,佛法之败,败于传戒不如法。若传戒如法,僧尼又严守戒律,则佛教不致如今日之...
在坐诸位,我们在沦陷期间,受敌人蹂躏,水深火热,今幸国土重光,当有无限的感想。我们要知道这回战争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因各人共业所感而来的。古德云:欲知前世因,今生...
讲修行,讲不修行,都是一句空话,你我透彻了自己这一段心光,当下了无其事,还说什么修与不修。 试看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表显,出家访道,苦行六年证道,夜睹明星,叹曰:奇哉,...
按语:此文从岑学吕原编《年谱》中录出,此文与一九六四年四月《香海慈航丛书之一:五十三参禅语录》中梁宽衡居士提供的《虚云老和尚法语(乙未三月二十日在江西云居山)》,...
【经典原文】一切众生。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楞严经》 【经文解释】夫欲不受轮转者,当净诸妄想,妄想净,则轮回自息,故迷心名为众...
解放初期佛教为什么吃那么大的亏?我们是出家人,佛教是讲因果的报应的,把地主田地分分,把人弄了,有些和尚很气,说田地分了就算了,不能把人也打死,这太不讲因果,也算是...
凡当参学,要有三样好:第一要有一对好眼睛,第二要有一双好耳朵,第三要有一副好肚皮。好眼睛就是金刚正眼,凡见一切事物,能分是非,辨邪正,识好歹,别圣凡。好耳朵就是顺...
古代祖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达摩祖师的安心,六祖的惟论见性。只要直下承当便了,没有看话头的。到后来的祖师,见人心不古,不能死心塌地,多弄机诈,每每数他人珍宝,作自己家珍,便不...
参禅要参死话头。古人说:老实修行,接引当前秀。老实修行,就是参死话头,抱定一句念佛是谁,作为根据,勿弄巧妙,巧妙抵不住无常。心坚不变就是老实,一念未生前是话头,一...
人生活在这个世上,就会有着许多烦恼,我们能做的就是找到烦恼的原因并解决它。虚云老和尚认为,人烦恼的欲望就是烦恼的根源。 人在这个世间都有欲望,如果你没有欲望,你不会...
《禅门日诵》上载有憨山大师《费闲歌》十首,讲十件难事。这十件事办不到,就是空费力,就是闲无用,故日《费闲歌》。若把这十事做到,就了生死。十件难事是:体道难,守规难...
昔日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还可趣向也无?泉曰:拟向即乖!州曰:不拟争知是道?泉曰: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
出家人天天讲修道,如何谓之修道呢?修是修造,道是道理,理是人人的本心。这心是怎样的呢? 圣言所表,心如虚空,说一个空字有点笼统,空有顽真之分。我们眼所见的虚空,就是...
来书云:《坛经》说东方人造罪求生西方等语,与莲宗有无冲突一节,如今不说冲突与不冲突,试问自己疑他做甚么。若疑诸佛菩萨说法有冲突,岂能垂教万古?实在自己不能体会经义...
采 茶 山中忙碌有生涯。采罢山椒又采茶。 此外别无玄妙事。春风一夜长灵芽。 慧焰禅人索茶 春光富足野人家。不问优昙问苦茶。 劫后幽芳须著眼。四时无谢亦无遮。 无影林中一树花...
世界上人由少至老,都离不了衣食住三个字,这三个字就把人忙死了。衣服遮身避寒暑,饮食少了就饥渴,若无房子住,风雨一来无处躲避,所以这三个字一样也少它不得。 人道如此,...
古德所谓:“万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淫欲炽多,精神衰颓,色力必为薄弱,面黄肉瘦,神志极为萎糜,多病短命,畏风寒炎热!福德渐渐消散,灵智便为蒙蔽!同时其他恶行随之而起!如俗人由色...
虚云老和尚: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 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发慧。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戒而...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这回玉佛寺打禅七,真是因缘殊胜,各方信心男女居士们这样踊跃地来参加,种下这一成佛的正因,可说是稀有难得。 释迦牟尼佛说《妙法莲华经》...
虚云老和尚:我们修学佛法的人,解要圆,行要方。 何谓圆呢?就是圆融无碍。因为佛法竖穷三界,横遍十方,放之则弥六合,收之则退藏于密。搬水运柴,无非学道;松风水月,俱可...
初用心的通病,就是妄想习气放不下来。无明、贡高、嫉妒、障碍、贪、嗔、痴、爱、懒做好吃、是非人我涨满一大肚皮,哪能与道相应?或有些是个公子哥出身,习气不忘,一些委屈也...
上海玉佛寺禅七开示 虚云老和尚 (1953年2月22日3月8月) 初七第一日开示(2月22日) 初七第二日开示(2月23日) 初七第三日开示(2月24日) 初七第四日开示(2月25日) 初七第五日开示(2月26日) 初七...
壬辰一九五二年十二月廿一曰讲于印光大师生西十二周年纪念 真实修行的人。不起人我分别见。以一声佛号为依持。朝也念。暮也念。行也念。坐也念。二六时中。念念不忘。绵绵密密...
虚云法师五难 一难:生为肉球 人生总要经历生、老、病、死四种痛苦,尤以生苦影响母体最大,所以我们学佛人,要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老和尚是在清道光二十年(岁次庚子)...
【经典原文】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相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楞严经》 【经文解释】故有劫数难逃之报,岂独...
虚云老和尚最后的遗教只有一个字 虚云老和尚上在云居山茅棚示寂,遗言开示: 农历九月十二日,至十二时半,公唤侍者一起进来,举目遍视,有顷,曰: 你等侍我有年,辛劳有感。从前的事不必...
下手的工夫屡有变迁,唐宋以前的禅德多是由一言半句就彻悟了道,师徒授受不过以心印心,并没有甚么实法不实法,平日的参问酬答,也不过随方解缚,就病与医而已。宋代以后的人...
甲、序言 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逆的罪恶,如防流水,似护眼珠,滋长善法,是名戒义。大集月义经说:诸仁者;离欲义是戒义,解脱义是戒义,休息义是戒义,...
《楞严经》云: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理者是理性。即人人本心,本来平等之性。天台宗的六即,是圆教菩萨的行位。一理即,是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无佛...
清末民初四大名僧之首虚云 虚云禅师(1840~1959),俗姓萧,祖籍湖南湘乡县。在现代佛教史上,坚持苦行长达百余年,历坐十五个道场,重兴六大祖庭,以一身兼承禅门五宗,法嗣信徒达数百万众...
佛教依折摄二义,立方便多门: 何谓折?折者,折伏恶人。 盖在家大权菩萨,为折恶利生故,虽执刀杖乃至斩其首,于戒亦无犯,反生功德。因恶意而杀,皆知不可;因善意而杀,固...
佛弟子行菩萨道,布施为六度之首。施者舍也,四无量心,慈悲喜舍,舍就是布施,舍就能解脱。因为一切皆非我有,能内外尽舍,自然解脱,布施又有什么难? 佛在世时,有一双穷夫...
虚云长老(1840--1959)一生一衲、一杖、一笠、一钟行遍天下,由自度而度人,他在现代佛教史上坚持苦行长达百余年,历坐15个道场,重兴6大祖庭,以一身兼承禅门5宗,法嗣信徒达数...
因果二字,是一切圣凡,世间出世间,都逃不了的。因是因缘,果是果报。比如种谷,以一粒谷子为因,以日光风雨为缘,结实收获为果。若无因缘,决无结果也。一切圣贤之所以为圣...
○ 修行要在动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睛才算修行,要在四威仪中,以戒定慧三学,除贪瞋痴三毒,收摄六根如牧牛一样,不许它犯人苗稼。美女在前:俗人的看法,是前面一枝花;禅和子的...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这回玉佛寺打禅七,真是因缘殊胜。各方信心男女居士们这样踊跃地来参加,种下这一成佛的正因,可说是稀有难得。释迦牟尼佛说《妙法莲华经》...
参禅的目的,究何所在?简单的说,在明心见性。心性者,众生本源,了生脱死,超出三界,不受后有,度己度人,普利群生。明心见性,必须真参实证,非徒能诵经说法便谓之。 昔香...
乙未年(1955) 闰三月十一日开示 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归摄在三藏十二部中。三藏者,经藏、律藏、论藏是也。三藏所诠,不外戒定慧三学。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
虚云老和尚118岁寿像(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茅棚示寂,遗言开示: 农历九月十二日,至十二时半,公唤侍者一起进来,举目遍视,有顷,曰: 你等侍我有年,辛劳有感。从...
打七这一法是克期取证最好的一法,古来的人根器敏利,对这一法不常表现。到宋朝时始渐开阐,至清朝雍正年间,这一法更大兴。雍正帝在皇宫里也时常打七。他对禅宗是最尊重的,...
民国廿二年春季。闽省福建功德林居士。发起佛七时。至第三日。虚云老和尚。由鼓山涌泉寺下省公干。顺途到功德林慰问大众。刚好佛七止静默念。 大众一闻虚云老和尚驾到。大半离...
虚云老和尚,字古岩,又名演彻、性彻,法号德清,俗姓萧,湖南湘乡人。其父玉堂,为泉州府幕僚。道光二十年(1840年),虚老出生于泉州府舍,自幼丧母,由庶母王氏抚养。虚老天生厌荤腥,性情恬...
虚云老和尚开示云:「修行必须识得心。古人云:人若识得心,大地无寸土。要知为圣为凡,成佛做众生,皆是此心。此心不明,修行无益。此心向何处找寻?但能放下万缘,善恶都莫...
持五戒的功德无量无边 「五戒」:「1.不杀生 2.不偷盗 3.不邪淫 4.不妄语 5.不饮酒」。 1、持不杀戒的功德 大乘以不杀戒为首,淫戒次之。小乘以淫戒在先,杀戒居次,厌离生死,必须断淫欲...
每年时节,各宗不同。宗下二季,是正月十五日和七月十五日,谓冬参夏学;律下四季,是正月十五日解冬,四月十五日结夏,七月十五日解夏,十月十五日结冬这就是大节日。律下今...
学习虚云老和尚教导:做个活死人﹗ 什么叫做活死人呢?就是当自己已经死了,世间上的一切事物都不再关我的事了。肉体不管在做什么事,心都不动,这叫活死人。要是心动了,跟着念头跑...
昔日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还可趣向也无?泉曰:拟向即乖。州曰:不拟争知是道?泉曰: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
参学者有三要:一者要有好眼目,能辨邪正;二者要有好耳,能分清浊;三者要有大肚,能包容一切。具此三要,参学者方能得实益。否则自己无主,为他所转,未有不上当者。...
人命无常,朝存夕亡,如石火电光。 美女在前,则以为一枝花,其实,迷魂鬼子就是她。 善用心者,心田不长无明草,处处常开智慧花。 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可见有淫就有生死,断...
古人说:勿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人到年老时,百般痛苦,耳不聪,眼不明,四肢无力,吃不得,睡不得,行不得。这种苦处,年轻人是不晓得的。我年轻时和你们一样,看...
末法僧徒之衰相 ◎虚云老和尚 (选自虚云老和尚自述年谱。本文刊登于溯源杂志2009年7月第四期总第7期。) (一九五三年四月,中国佛教协会正式成立。大会中有提议毁戒者,师诃之,撰文寄...
虚云老和尚:发坚固长远心 修行一法,易则容易,难则实难。易者,只要你放得下,信得实,发坚固心,和长远心,就可成功。难者,就是你我怕吃苦,要图安乐,不知世间上的一切有为法,尚且要经过...
趺坐向西归净土,莲池浴体证无生 枯肠欲断只呼天,痛惜禅人殒少年,数载名山参偈遍。归来念佛荷锄边; 助兴梵刹同艰苦,密行功圆上品莲,燃臂药王真供养,孔悲颜殁尚凄然。 活到于今心更...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不假修证。只因众生迷沦生死,经历长劫,贪嗔痴爱,妄...
(一)菩萨 诸位居士:今天邀晚学来参加贵会讲演佛法和各位见面,心灵上感觉到非常欢喜,虽然如是,一方面反省个人,惭愧万分!现在所讲题目怎样学菩萨道?内容含义至深广博,...
近世修净土人,多数固执四料简,极少虚心研究圆通偈;而且对四料简,也多误解的,不独辜负文殊菩萨,而且带累永明禅师:终于对权实法门,不能融会贯通,视禅净之法,如水火冰...
(一九五三年四月,中国佛教协会正式成立。大会中有提议毁戒者,师诃之,撰文寄慨。) 俗有言:秀才是孔子之罪人,和尚是佛之罪人。初以为言之甚也,今观末法现象,知亡六国者...
一、前言 人类的寿命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延长,例如美国和日本人的平均寿命现已高达八十岁以上,但距离天寿一百二十岁尚远。所谓天寿,乃指天赋之自然寿命,亦称天年,即在正...
佛所说法,千经万论,总是要叫众生明自己的心,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众生无量劫来,被物所转,都是心外见法,不知自性。本来无一物,万法了不可得,妄执心外有法,成邪知...
光绪二十六年(1900),虚云老和尚61岁,想到自己这次已在江浙一带住了10年,又想到外面去云游。这一次计划从住地江苏省句容县赤山出发,再朝山西五台山,后入陕西终南山隐修。...
古人说: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才说打七,明天就是解七了。依规矩,明天早上要考功了,因为打七是克期取证的力法。证者证悟,见到自己本地风光,悟到如来的妙性,故曰证悟。考...
梦参老和尚:他的眼睛有那么点光 我们天天学戒律,佛教我们防非止恶。吃饭、穿衣、说话、走路,你的一举一动,三千威仪,一一威仪当中还具足很多细行。有一件事,很简单,我们全犯,相信...
◎绍云老法师 各位长老,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善信朋友们: 本人想借着这次因缘,向香港佛教界人士简略地介绍一下,上虚下云老和尚在云居山的事迹及其生活特点,希望以他老人家的种...
这几天我没有进堂讲话,请各位原谅,我不是躲懒偷安,因为身体不好,又没有行到究竟,只拿古人的话和大众互相警策而已。 我这几天不讲话,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有病,大家都知道...
虚云老人在《复星洲卓义成居士》中,谈到关于静坐的法要,恭录如下,希望对大家有用。 承问关于静坐之事。云亦是门外汉。今本同舟共济精神。略伸管见如。 (一)静坐不过是教...
虚云老和尚在印光大师生西十二周年纪念会上讲话 以下是当代禅宗祖师虚云老和尚于1952年12月21日在印光大师生西十二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今天是印光老法师生西十二周年纪念。各位...
虚云上人:谁人能脱离这诗的窠臼,谁就是大解脱人! 虚云老和尚的右边是性福法师,左边是海灯法师 当时虚老己退居,方丈先后让性福法师与海灯法师担任 醒世诗 明:罗殿 急急忙忙苦追求...
人命无常,朝存夕亡,如石火电光。 美女在前,则以为一枝花,其实,迷魂鬼子就是她. 善用心者,心田不长无明草,处处常开智慧花。 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可见有淫就有生死,断淫...
甲、叙言 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逆的罪恶,如防流水,似护眼珠,滋长善法,是名戒义。大集月义经说:诸仁者:离欲义是戒义,解脱义是戒义,休息义是戒义,...
安得不火急修持 ──虚云老和尚〈因博奕有感寄劝念佛〉 近年来,众生耽溺于五欲享受的情形日益严重,人心颠倒,妄用世智辩聪,心念只在自利上打转。凡义所当为之事不去实行,不当为之...
人生总要经历生、老、病、死四种痛苦,尤以“生苦”影响母体最大,所以我们学佛人,要“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老和尚是在清道光二十年(岁次庚子)七月三十日寅时诞生于福建泉州...
末学这段时间在看冯冯居士所著的虚云法师传记“空虚的云”。看到此处,欢喜不已,节录如下,供养各位师兄。 前文大略: 袁世凯把持国民政府后,地方军阀各自为政,任意横行,鱼肉人民。...
光阴快得很,才说打七,又过了三天。会用功的人,一句话头照顾得好好的,什么尘劳妄念澈底澄清,可以一直到家。所以古人说: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路头若识得,生死一齐休...
大乘以不杀戒为首,淫戒次之。小乘以淫戒在先,杀戒居次,厌离生死,必须断淫-欲故。菩萨利生为事业,宏法是家务,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普度九法界众生,皆成佛界,开显有情的自性,本来平等...
有些人认为虚云老和尚的脾气很大,他根本是空的不认识他的人,认为他的脾气很大;你认识他了,什么都没有,都是空的。虚云老和尚教授你的时候,是随时随地要你明心。他的开示...
《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随心自在,处处真如。我辈凡夫因为妄想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好似墙头上的草,东风吹来向西倒,西风...
古人安世高法师。累世修持。首一世为安息国太子。舍离五欲出家修道。得宿命通。知前世欠人命债。其债主在中国。于是航海而来。到达洛阳。行至旷野无人之境。忽觌面来一少年。...
今天是印光老法师生西十二周年纪念。各位都是他的弟子。在这里聚集一堂。饮水思源。追念师父。在佛法的道理上。师是法身父母。纪念师父。便是对法身父母的孝思。较之世间小孝...
(农历一九五九年八月)初三日上午。又叫航师进去。老人看著宽航师说。‘你能为师父做一点事吗。\’航师答。‘好。无论师父要我做什么。都应当去做。任何艰苦。在所不辞。\’老人...
古人曰:修行容易,习气难,习气不除总是闲。吾人修行,究竟所为何事?原不过出离生死。但习气是吾人羁绊,若习气毛病未除得尽,生死必然难逃。即如圆泽禅师那样用功,仍不免...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