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僧

发布时间:2025-07-04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新僧

第一章发音

第二章僧义

第一节僧之体义

第二节僧之量义

一僧量之古义

甲僧之古狭量义

乙僧之古广量义

二僧量之今义

甲有情的

1人类

(一)家族僧

(二)学校僧

(三)教寺僧

(四)社会僧

(五)民族僧

(六)国民僧

(七)国家僧

(八)国际僧

(九)人伦僧

(十)人间僧

2非人类

(一)现前者

(二)非现前者

乙非有情的

1生物类者

2生理类者

3矿物学者

4天象学者

5物力学者

6物理学者

7数理学者

8名理学者

9唯识论者

10法界论者

第三节僧之用义

一佛的用义

甲行自觉义

乙觉他行义

丙觉行增胜义

丁觉行圆满义

二法的用义

甲本如是义

乙轨觉行义

丙遍相应义

丁施教化义

第三章新僧

第一节新的僧

第二节新于僧

第三节新即僧

第四章余韵

第一章发音

阿!僧阿!僧阿!尔何所在?尔何所不在阿?寻不着尔底终始,窥不到尔的中边,尔非纵、非横、非大、非小,尔非古、非今、非新、非旧,猛不防今时此刻我和尔却簇崭全新底和合了!和合了无尔无物、只是我阿!无我无尔、只是物阿!无物无我、只是尔阿!尔只是和谐合聚底日月星辰山川物植,又谁知天地人物,只是一一和谐合聚底群众阿!尔今无量无数底化身中一个底化身已新了,将续续以新遍尔千千万万、万万千千底大化全身。新僧阿!新僧!知尔、信尔、思尔、歌尔底,只是尔新底僧阿!

第二章僧义

第一节僧之体义

寻此僧之一名,所名之实维何?明此所名之实,是曰僧之体义。梵语僧伽,古华言和合众;翻以今语,应谓之和谐合聚之群众。三人以上名众,未及三人则不得以名众;四人以上名僧,未及四人则不得以名僧。故僧之本体相,即为群众,若离群众而为孤寡单独,理应不得以云僧也。然犹有进,须合聚之群众乃得云僧,虽群众而离隔分散,仍不得以谓之僧也。然犹未尽,必为合聚且和谐之群众乃得云僧。虽合聚群众而乖争乱突,亦未得以谓之僧也。故应以此和谐合聚的群众义,为僧之自体义。然此和谐与合聚及群众三义,所难者不在于群众,而在于合聚之群众,尤在于和谐之合聚群众;故惟和谐为最难能可贵。尝稽故训,和之为义:有事、有理。理和惟一,曰同证真如性。事之和有六焉:一曰、身和同住,则何有华屋、茅屋、上床、下床之异乎?二曰、说和同悦,则何有妄言、恶语、两舌、多口之诤乎?三曰、意和同怀,则何有幸灾乐祸、斗狠报怨之违乎?四曰、见和同解,则何有是非水火、黑白冰炭之碍乎?五曰、戒和同遵、则何有滋长过恶、损害净善之嫌乎?六曰、利和同均,则何有富骄贫谄、贪得患失之污乎?懿矣休哉!此其和顺谐协为何如欤!

嗟夫!嗟夫!古今贤哲者对于人世之群众,所绞脑鉥肝而不能已者,将何求乎?

非求离隔分散者之归合团聚乎?非求乖争乱突者之和睦谐适乎?呜呼美已!系以歌曰:僧兮僧兮!和谐合聚之群众兮,一咏三叹兮!吾为世人欢迎汝之合聚兮,吾为人世歌唱汝之和谐兮!汝其听兮,汝其来临兮!

第二节僧之量义

僧之量义,所以说明彼僧──指和谐合聚的群众──内包之容积、外延之范围者也。质言之,僧之量者,即和合众存在上之宇宙分限是已。兹分二条说之:

一僧量之古义

甲僧之古狭量义

古之所谓僧者,正指依佛律仪之出家人众言,故其内包外延之界,可表之如下:\

除世间人类以外之异类,既不得依佛律仪而出家;其不出家之佛教徒,又非是僧,故僧唯是依佛律仪而出家之男女沙弥等五众人而已。男女必入沙弥律仪,乃入僧之量内,除此则皆在僧之量外者。沙弥等五众人之特殊性,祇在已依佛律仪,誓终身舍离媱欲为根之亲眷,及取着为根之财产耳。今中国通俗之所谓僧者,已失其舍离取着为根之财产之第二特点;而日本之所谓僧者,则并舍离媱欲为根之亲眷之第一特点,亦失之矣。故狭义纯正之佛教僧,今此人世尚存否,已成问题!

于此、予对于中国现所谓之僧,请附二议:一、由每县各佛教寺庵联合组成一某邑佛教财产经管处,由全邑各佛教寺庵僧公同处理支配之──按:此予将由沩山倡办之──。各县区联合为道区,各道区联合为省区,各省区联合为国区,渐图扩充。二、由每县各佛教寺庵联合组成一某邑佛教经忏应赴处,由全邑各佛教寺庵僧公同办理分配之──按:此须仿公司章程办理,予屡向人提倡,但由私利,尚难实行──。其渐扩充至全国之联合,同上。窃谓必此二事成立,从消极方面言:中国之僧乃真出家为僧,以无复私产及传承私产之私眷故。从积极方面言:僧乃真能担荷宏法利生事务,除宏法护教、度世利众无复家业故。在出家人顾名思义而实行此,本非难事!顾全中国十余万僧,皆以私利私眷为梗,终未有实行之希望!此予十六年来心底最深之痛痕也!

乙僧之古广量义

然考经论,多有称四向、四果、三贤、十圣为小大乘僧宝者。除第四果在人趣中必为出家者外,其余固可遍在诸趣及诸色人等者。是则诸有情类,无论所感之报、所具之仪为何形类,但已能修证得小乘向果、大乘贤圣之道法者,皆可摄在僧之量内,不应以相状拘碍也。此以舍异生性入同生性曰僧,乃胜义之僧义。昔天竺某论师依某圣者三升睹史陀天,见慈氏为天像,三次不能礼次开示,皆以拘世俗形状以为僧,而不知胜义之僧故。但修证未臻初向、初住者,在古之正义中,仍应格以前之狭量,以别僧俗之界。故在家学佛者,应居近事三宝之类,而不得妄同于已出家之僧也。要之、前说住持三宝中之僧宝,此言别相三宝中之僧宝。住持佛法于世间故,须前狭量之僧;修证佛法而出世故,有后广量之僧。

二僧量之今义

何者是僧量之今义?曰:和谐合聚的群众之内包外延,是今之僧量义。兹分二段明之:

甲有情的

有情、言有知觉情意之类,兹分二类言之:

1人类

就人类中分为十别,以此皆是群众,皆是已合聚之群众,皆可为和谐合聚之群众

,皆本应是和谐合聚之群众故。所分十别如下:

(一)家族僧

家族者何?即依夫妇关系为根本所发生、所成立之人的群众是也。使人类无一夫一妇、一夫多妇、多夫一妇之伦理法,则所生之子女,但知母而不知父,即无父子关系;及既长大,无赖于母,且复不记有母,亦亡母子关系。既不知身所从生之父母,宁复知身所同生之兄弟、姊妹,以及父母所从生之高曾、翁媪,所同生之叔伯、诸姑者哉!此既不知,宁复知自身及祖父子孙等妻女间接关系之亲戚哉!故无夫妇必无家族群众,由家族群众而生遗传财产之关系,由遗传财产之关系而演成民族、国民、国家的群众,故无家族即无国家。儒家之五伦的人道,全以夫妇为基,故曰: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也。此以夫妇为基之家族的群众,原来必为合聚,初始即有能生父母、所生或同生弟兄三人或四人以上之合聚群众。此合聚群众,即应为夫倡妇随,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和谐者,且为合聚之最难分散,及事势上最易和谐者。故家族即最良好之和谐合聚的群众,亦最自然之僧也。此家族僧以儒教之伦理、及佛教之人乘,最得和谐合聚之理。近人偏于个人主义、或社会主义、及国家主义之故,致令家族的群众渐成不合聚和谐之势。然此实为保持人伦理性最大关节,堕此即为禽兽,超此则为天与三乘;今之世人,大都奉法禽兽──即动物进化例──,扰乱离散此家族僧,使人伦堕落于畜道,殊可悲矣!

(二)学校僧

学校虽有由个人、家族、社会、国家、国际发生之不同,而教师学徒之关系实为合聚学校群众之中心力。或虽未成一学校之形式,而有以教师、学徒关系合聚之群众,即为学校之类;已成形之学校群众,必为合聚,可无待言。其中教者、学者、同教者、同学者,皆应为知觉情意、道谊德行之最和谐者,亦无待言。故学校者,实应为和谐合聚群众之最完美者,而为僧之模范者也。比来失其由教学团结之要素,转成名位权势生计所关之市易场,致呈混乱涣散之象!若由真能教者、真求学者相摄持而成立,则灵山、杏坛、百丈等威仪跻跄之和合众,何难重现于今世哉!

(三)教寺僧

宗教之寺庙,为住持及附从者以同一信心合聚之群众,若今基督教之教堂,有其住持之牧师及附从之教徒者是也。此其所要,全在乎同一之信心;由此同一信心,感情得其安慰,意愿有所归着。此住持及附从相合聚之群众,果由同一信心为本,自必和美谐洽,无诸乖舛,而为一和合众。及其末流,住持者取为居奇之生业,附从者视为夤缘之捷径,不由同一信心之源泉而发动,致成背谬!世之有智者,已知今之牧师与教徒,已皆失其对基督之信心,故讥为虚的基督教,以虽有形式名称上之基督教团,而实非信心上和谐合聚之群众也;他教亦复如是。当如何发挥不二真理,以呼起一般人之同一信心,形成为信心上和谐合聚之众,以为世间可宝之僧,则当视其宗尚之教理有无圆满成就之真实义为断耳。

(四)社会僧

社会群众之所和合,殆皆起于通力易能、贸无迁有之故。村落者、农牧之社会,市场者、工商之社会,城邑者、军政之社会。约之可别社会为六:曰行业之社会,若商会、农会、医生会、律师会等。曰住籍之社会,若各同乡会等。曰学术之社会,若哲学会、科学会、书画会、音乐会等。曰政治之社会,若县议会、省议会、国会、政党等。曰娱乐之社会,若宴会、庙会、戏剧会、跳舞会等。曰特殊之社会,若欢迎会、追悼会、祈祷会、运动会等。凡社会固皆合聚之群众,但其和谐与否,盖尚难言!若能观循其发持之条理,行不逾轨,必可为和合众之僧,则无疑矣。

(五)民族僧

人民种族之起,殆由家族扩张所致,或由多数家族及两个以上之民族婚媾结合而成。由之,其言语、文字、礼教、风俗、性情、嗜好,皆大致相似,而构成为一个民族。此民族即为多数之群众,亦为团居一地、或团居数地之合聚群众,使其不受他民族、或其他外缘及族内强烈之激变,则亦可为合聚且和谐之群众。无以名之,名之曰民族僧。

(六)国民僧

同一国籍之民众曰国民,纯由国家军政权力所范持区分者。可一民族而成数国民者,可一国民而包数民族者,故与前民族异。国民为合聚之群众,无待言说;然亦时有叛乱离贰之变,故不定为和合;而由一民族构成之国民,较为和合。但国民之为物,本应为和谐合聚之群众,故谓之国民僧。

(七)国家僧

民族者, 国家之根也──增上缘──;国民者,国家之种也── 亲因缘──;而国家、则此根此种所现起之事也。此国家事表现之处,即中央及各属行政、司法、议会之机关是。扼要言之,则此机关皆为占守治育一国民之总产业而设者:以军占之,以警守之,以政治之,以教育之,国家之事,军、警、政、教、四事尽之。然彼国家机关皆为一合聚之群众,而由此各机关总合之国家,尤为合聚之群众,更无待言。使国家有生存发达之象,必其各机关之统率联络,有如身使臂、如臂使指之调适。故良好之国家,必为一和谐合聚之群众,应谓之国家僧。

(八)国际僧

有占、守、治、育、一国民总产业之各个国家,此国彼国分际以立,而交相涉入之事遂繁重。昔者、中华以天下称,四周皆夷狄之,故无国际之事。然在周季七雄、汉末三国之代,亦尝屡现其国际之事也。欧洲向来诸国林立,凿美通亚,以成今日此疆彼界之国际团,盟敌和战之变既殷,互呈不安之态,于是每作共同联合和平妥协之谋,此正由万有皆以僧为性。故兹国际群众,亦能不力图联合和平之实现也。然则国际非进化为和合众,不足以暂存,亦可知矣。

(九)人伦僧

人类以群众合聚且和谐为性,绝无孤寡、分散、乖逆得以生存之理。盖其能生所生之间,已有三人,益以同生,为数弥众;加以长成存立所关,虽一人之生存,殆亦由横遍大宇竖亘长宙之众缘群集而有。故人生伦理之所存,弥纶世界,无乎不在。儒者据其切近言之,祇曰五伦;然夫妇、父子、兄弟之伦,乃家之桎梏,亦国之根荄也。君臣、师资、主从,则国之桢干也。独朋友为无乎不在之和合众,为人伦之至和合众。何者?家之与国,皆不外二事为执障:一曰、淫爱为根之私亲,二曰、占据为根之私产。由此二私,有家、有国,除此二根,家空、国空。故佛教之出家,质言之:即舍此淫爱所生私亲,占着所成私产而已。乃儒礼运所说大同之世曰:‘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选贤与能,天下为公’。再曰:力、恶其不出身也,不必为己;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之己。则私亲、私产舍,唯有人世皆朋友之群众,无复家与国之存矣。然此人伦僧与旧之佛教出家僧异:出家僧之外犹有在家之群众,人伦僧之外别无人群众,所异者一。出家僧中须严师资、长幼、主从之别,而实无属;由淫爱而有之夫妇、父子、兄弟,人伦僧中虽可无夫妇、父子、兄弟、君臣、师资、主从之严别形名,而事实上不无能生之夫妇,从生之父子,同生之兄弟,以及教学所关之师资,行业所关之主从等,所异者二。故人伦僧实非无夫妇、父子、兄弟也,特不同家与国以此为构成之主要枢纽,其形名乃不复秩然以彰着耳。故此人伦僧者,乃依人类俱身而生群众合聚且和谐之公性,须待人伦至极完成而实现者,今世尚未至其期也。

(十)人间僧

人生之宇宙曰人间,从现前与人有显明之关系者言之,昔尝表现其说于佛乘宗要论,兹引录之:\

右表各人自身以下三项,属有情世间。各植物以下五项,属无情世间。无情世间所属事物,有为人生资用所依者,有仅为观念所依者,或一或二,分别表列。兹就右表逆推而前以为解释,如星系星海,与人本无甚关系,仅为观察思念所及,故属于人之观念依,而不为资用依。太阳光热、大地、矿、植,为观念、资用所俱依,其事易明。至有情世间之各项亦通于资用依,未免怀疑;殊不知各人之自身,亦为各人资用所依,如科学言人身如一机器,百骸五脏,或为排泄器、消化器、呼吸器、生殖器等等,其为人生所资器用之义,不甚明乎!各他人身,为人身资用所依者,如以人之才、之力、之智、之色、之声为用是;若动物身,则或资其力,或竟用之为衣食,尤不事辞费矣。以此而观人间,则人间为一和聚之群众,复为一原有相当和谐程度之合聚群众,非甚了然之事实乎?但终未至完全和合之度而已,若能完全实现其人间僧之性相者,则即极乐世界。

2非人类

有情中之非人类者,有为吾人所能知者,有为吾人所莫知者,故分二别明之:

(一)现前者

有情中之非人类为吾人现前所知者,可大概分为羽虫、毛虫、麟虫、介虫、昆虫五类,其细类则虽亿万而莫穷。羽之鸿雁,毛之猿猴,以及昆之蜂蚁,皆有和谐且合聚之群众,可无论矣;即推之余类,亦皆有合群可能,且亦皆有和合可能,虽虎、狼、蛇、蝎、其同类亦常有聚居之事实,殆由皆含有两性、或他缘和合而生起之通德,故于和谐合聚之群众性,无类而不存也。

(二)非现前者

非吾人现前所能知之有情类,依佛智之所知,或说三界,或说四生,或说五趣,或说五地,或说十二类生,或说二十五有,乃至或说六十二有情类,无量数众生类。兹约为下表以明之:

于金轮王界有现前所知者,即人类及羽虫等;有非现前所知者,即他洲之人及未发见之羽虫等。其余琰摩王界、能天主界,以至空居四天与无欲──即无男女二性--界、及无形界,均非吾人现前可知之有情类。然彼等之为和合众,则皆无异,虽至无形想化而生,亦由业感众缘而得。故中庸曰:尽人之性,尽物之性,穷理尽性至于命也。

乙非有情的

非有情类,遍周一切,兹分十类言之:

1生物类者

立生物学之水平线上而观之,则有情之动物与无情之植物,同为有机能、有活力、有种性、业性之生。有情类已如前述。若无情之生物,如草本、木本之群植,有花无花,有果无果,种种传根、传干、传枝、详为析别,何虑亿兆!顺其种性栽培之,则生长荣发,违之则萎瘁枯死焉!或依自类群聚而生,或依他类附合而生,生气流行之内,和合众之情状,无处不跃如也。此非所谓俯仰皆是,左右逢源者欤!

2生理类者

生理学者,所以说明生物组织之机用之生元者也。故原始之生理学,虽祇就人身研究,继而进观乎各动物、各植物之生理现象,以为比较而资会通;今且可由人身之生理,贯通诸生物之生理矣。诸由剖解以察生理之情状者,不能藉人身为试验,往往假之其余动物,由其余动物推之人,由人又可推之植物。草木有根荄,犹人有头脑,人之头脑向上,而草木之本柢钻下,人之手足垂下,而草木之干枝叉上,此上下之殊也。人之筋脉脏腑内含,而草木之根络──犹经脉──、花──犹肾脏──、叶──犹肺脏──外张,此内外之殊也。虽有上下、内外之异,其为生理机体组成则同。断其根,截其络,摘其花,除其叶,则或死、或不能传种,而伤其生、害其理焉。故草木之伤其叶,犹人生之病肺焉;伤其根,犹人生之病其心脑焉;伤其花,犹人生之病肾焉。由生理学上而观之,人生者何?一生理机件之组合而已。犹之一机器然,各机件中失一重要机件,即失运用。然则各生物皆为各机件聚合之群众体,且为和协谐调之合群体,明矣!(见海刊五卷二期)

(附注)此下未续出。

上一篇:和合粉与蔬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