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弥、菩萨的应化事迹

发布时间:2021-12-16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我们从佛经中,经常可以看到佛陀苦口婆心教导大家莫轻后学的教诲,说世间有四种事情 看似细微却是不可轻的:

  一、小小火苗不可轻:因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弥天大祸。
  二、幼小的龙不可轻:小龙长成大龙,它能呼风唤雨,翻江倒悔。
  三、年少王子不可轻:王子长大继承王位会成为一国之王,此时造福于万民由他,遗祸于百姓的也由他。
  四、小小沙弥不可轻:小沙弥虔诚学道、学法,假以时日,他会成为脱胎换骨,普度众生的人天法王。

  从前印度的阿育王,曾经是一位佛教的大护法,经常设斋供僧。有一回他举办一大斋会,有一位小沙弥也来应供。当时的印度,即使贵为一国之主,见到法师也必须恭敬顶礼。阿育王顶礼过许多大法师以后,见到这位小沙弥的确也让他为难,如果不顶礼,又怕对三宝不恭敬,受到人家的批评。犹豫了片刻,他把小沙弥叫到无人之处,勉强屈身向小沙弥顶礼,之后他对小沙弥说:“小沙弥,我是一国之君,是不能随便向别人礼拜,尤其是像你这样一个孩子。刚才我向你顶礼这件事,千万不要告诉别人!”听了阿育王的话后,小沙弥默默地放下受食的钵,突然纵身一跃,跳进了钵里,又站着钵缘行走,这样进进出出,神通游戏,把阿育王看得目瞪口呆,心中暗暗吃惊, 这小沙弥真是神通广大呀!

  小沙弥定住身后,慢慢地走到阿育王面前, 合十说:“大王!刚才这件事,你千万不要告诉别人!”说得阿育王羞愧万分,连忙忏悔说:“唉,我的心不够光明虔诚,不该轻视小沙弥呀!”从此阿育王对一切出家众,不分老小贤愚,都一律恭敬而不起慢心了。

  此外,“五台山文殊发塔”的传说,则是开示不厌烦每个众生,要有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肚量。

  在五台山台怀镇上有一座塔院寺,塔院内有一座巨大的白塔,乃印度阿育工时代所建八万四千个塔之一,塔内供奉释迦牟尼佛舍利。同一寺内另有一座小塔叫“文殊发塔”。相传在很久以前,五台山有奉行佛教无遮大会的传统,每年中有一天开放寺院为来自各地的僧俗供斋,不论贫富皆得应供。有一次,来了一位衣衫褴褛的妇人拖着一只肮脏小狗,带着两个小孩也来应供。在布施供养时,由於妇人贫穷,便只得剪下自己一束头发作为供养,僧人便胡乱把头发丢在一边,给了她一份斋食。妇人说:“我带的小孩也应有一份呀!”僧人又另供了一份斋食。妇人又说:“我抱的小孩呢”僧人不耐烦地又向她提供了一份食物。谁知妇人再要求:“我的小狗也应该有一份食物呀!”僧人只好给贫妇的小狗再送去一份。看来这个贫妇仍不知足,还说:“我肚内还有一个娃娃,应该也给他一份食物!”这时僧人终于忍不住,开始破口大骂起来。突然,妇人徐徐飞到天上,化成文殊菩萨,那只小狗变成一头狮子,两个小孩变成一对天上的童子。

  文殊菩萨向待在地上吓得目瞪口呆的僧俗开示宣说了几段有关修平等心的偈文,便飞着离去了。发脾气的僧人见自己有眼无珠不识菩萨真面目,欲挖去自己的双目。众人劝说他倒不如建塔立碑以忏罪,他便建立了一个小石碑上面绘着贫妇飞升图,同时刻上文字,劝导世人要修平等心,不要像他那样有世俗的心态,而致当面错过恭敬菩萨的机会。

  贫妇所供的头发被藏于文殊发塔内供奉。 这是一则著名的文殊菩萨应化事迹,也启发教导着我们遇到每一个众生都要把他当作佛一样看待。对前来提出要求的人不要闭门拒绝,这也由於文殊菩萨经常化身凡夫混在众生队伍中,随缘化度的缘故。

                             摘自《台州佛教》2009年第6期